當前位置:首頁 > 开云体育新手注册88 > 海外並購:中海油啟動“中國時刻”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的大樓坐落在北京朝陽門附近。近來,這座碩大的“油桶”狀公司,牽動著世界經濟界人士的目光。
加拿大政府12月7日宣布,決(jue) 定批準中海油以151億(yi) 美元收購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申請。此批準成就了中海油乃至中國企業(ye) 迄今完成的海外zui大收購。
不光中海油。2012年,在歐債(zhai) 危機持續發酵、世界經濟一片低迷的時局裏,中國企業(ye) 卻集體(ti) 揚帆出海,加緊了“走出去”的步伐,在海外市場頻頻出手,從(cong) 能源、機械、煤礦,到娛le、汽車、醫藥等各個(ge) 領域,四處開花,並購屢屢得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有了越來越多中國企業(ye) 的身影。
海外能源並購迎來“中國時刻”
中海油成功收購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具有標誌性意義(yi) 。151億(yi) 美元的交易金額創下了中國企業(ye) 海外收購的紀錄,對今年並購市場而言,這筆大單也堪稱一樁“超級交易”。其更重要的意義(yi) 在於(yu) ,中海油成功收購尼克森公司,成為(wei) 中國企業(ye) “走出去”的典型案例,其收購過程及之後的並購整合,將成為(wei) 觀摩、考察、評估中國企業(ye) 海外並購的一個(ge) 完整樣本。
這樁“超級交易”zui終花落中海油,引發外媒熱評,外電將其視為(wei) 一次具有積極意義(yi) 的收購,既契合目前的市場背景,也符合中加雙方共同利益。
中海油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宜林稱,“這表明,此交易對加拿大、阿爾伯特省和卡爾加裏市帶來的長期經濟利益得到了加拿大工業(ye) 部的認可。同時,中海油也將因尼克森優(you) 良資產(chan) 及員工隊伍的加入受益。”
由於(yu) 尼克森在美國、英國和巴西等地同樣擁有油氣資產(chan) ,因此,中海油的這樁收購案還需得到這些國家監管部門的批準。雖然還有交易流程要走,但業(ye) 內(nei) 普遍認為(wei) ,由於(yu) 已經獲得了尼克森主體(ti) 資產(chan) 所在地加拿大政府的批準,意味著並購已塵埃落定。
中海油收購尼克森無疑對其今後的化發展意義(yi) 重大。通過收購,中海油將在資產(chan) 總額、油氣儲(chu) 量、市場布局中,提升一個(ge) 層次。以往中國能源企業(ye) 很少涉足英國和美國的油氣資產(chan) ,但這次收購完成後,將大大改寫(xie) 這一格局。分析人士稱,一旦通過美國監管部門的審核,中國企業(ye) 將出現在墨西哥灣美國能源腹地。同時,這次收購也將助推中海油向型的能源企業(ye) 轉型,從(cong) 海上石油開采,到投資油砂、陸上石油,甚至頁岩氣等。
繼中海油之後,重磅消息接踵而至。12月12日,中石油以16.3億(yi) 美元收購澳大利亞(ya) 天然氣資產(chan) ,這是中國石油今年zui大的一筆海外資源收購。12月18日,中石化以約15億(yi) 美元交易價(jia) 格收購加拿大塔利斯曼能源公司英國子公司49%股份項目正式交割。該交易是2012年範圍內(nei) ,針對英國油氣資產(chan) 交易金額zui大的單筆收購。此次收購開拓了中石化在英國北海地區油氣業(ye) 務,也標誌著中國能源企業(ye) 挺進北海油氣資源投資開發行列。
這幾起狂飆突進式重大收購,使中國能源在市場的布局形成新的突破。專(zhuan) 家分析稱,至少在2013年,央企仍將保持在海外資源收購方麵的強勢,尤其是歐洲市場的油氣資源,將出現更多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三桶油”的收購身影。
世界能源領域專(zhuan) 家,同時也是政治、經濟界人士的丹尼爾·金,在其力作《能源重塑世界》一書(shu) 中作出如此論斷:能源是牽動世界政治經濟發展變化zui重要、zui敏感的一根神經,已經成為(wei) 決(jue) 定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關(guan) 鍵性力量。
丹尼爾·金將中國企業(ye) 在能源領域的“走出去”布局解讀為(wei) “中國時刻”。他分析認為(wei) ,中國快速和巨大的經濟增長導致其能源消費急速攀升,中國麵臨(lin) 著其他國家未曾經曆過的重大挑戰。
為(wei) 應對巨大的現實挑戰,保障未來能源供應,加大力度“走出去”,成為(wei) 中國能源企業(ye) 的戰略抉擇。以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為(wei) 代表的能源企業(ye) “國家隊”進行了艱辛的海外創業(ye) 。中國石油靠著不斷的技術創新,曆經19年不懈努力,達到了目前中國石油海外油氣作業(ye) 年產(chan) 量1億(yi) 噸,權益產(chan) 量突破5000萬(wan) 噸,宣告了“海外大慶”的建成。
此番中海油收購尼克森並非一路坦途,曆時100天,其中兩(liang) 度延審,加拿大國內(nei) 輿論對是否允許中國國企的收購激烈爭(zheng) 辯。加上尼克森43億(yi) 美元債(zhai) 務,中海油此次出資近200億(yi) 美元,代價(jia) 不菲。
未來,中國能源企業(ye) “走出去”戰略會(hui) 一如既往,而其麵臨(lin) 的考驗與(yu) 挑戰也更加嚴(yan) 峻。
民企“走出去”痛並快樂(le) 著
當人們(men) 為(wei) 中海油並購尼克森成功而歡欣慶賀時,由此樁並購案透視出的另一個(ge) 信號或許更值得關(guan) 注。加拿大政府批準中海油收購尼克森公司的同時,也宣布了有關(guan) 外國企業(ye) 投資加拿大的新規定,特別對外國國有企業(ye) 投資加拿大能源行業(ye) 設置了新的門檻。
《加拿大投資法》規定,資產(chan) 價(jia) 值超過3.3億(yi) 加元(1加元約合1.01美元)的外國投資案須經聯邦政府審批,以確保交易給加拿大帶來“淨收益”。新規定對此加以修改,對國有企業(ye) 與(yu) 私有企業(ye) 予以分別處理,將需要接受加拿大政府審批的私有企業(ye) 收購案資產(chan) 價(jia) 值放寬至10億(yi) 加元,而國有企業(ye) 收購案需要接受審批的資產(chan) 標準仍維持在3.3億(yi) 加元。
同時,針對外國國有企業(ye) 對加拿大油砂資產(chan) 的收購案,新規定作了額外限製,即加拿大政府將隻有在“特例的情況”下才予以批準。種種舉(ju) 動表明,加拿大政府實際上對外國國有企業(ye) 大規模並購加拿大能源企業(ye) 關(guan) 上了大門。今後,中國國有能源企業(ye) 再如中海油般大舉(ju) 收購加拿大能源企業(ye) ,會(hui) 受到嚴(yan) 格限製。
“關(guan) 閉了一扇門,又打開了一扇窗”。從(cong) 加拿大投資新規中可以看出,今後中國央企收購加拿大能源企業(ye) 受限,中國私有企業(ye) 卻將獲得新的重大機遇。
然而,目前中國私有企業(ye) 在加拿大的能源投資規模相對有限。對於(yu) 加拿大政府釋放的這一強烈信號,人們(men) 不禁要問:中國私營企業(ye) 今後是否會(hui) 出現投資加拿大能源領域的高潮?中國私營企業(ye) 家作好準備了嗎?
顯而易見,相比央企在海外能源市場並購的一路高歌,中國私企則冷清許多。“一開一收”、“一冷一熱”間,可以透視出民營企業(ye) 在“走出去”中,麵對世界經濟的機遇與(yu) 挑戰,尚需目光高遠、強體(ti) 健能。
可以說,中海油成功收購尼克森,極大提升了中國企業(ye) “走出去”的信心。然而,不可忽視的是,當前中國民營企業(ye) 的海外投資環境並不樂(le) 觀,在複雜的環境及地緣政治背景下,企業(ye) 海外投資麵臨(lin) 更大不確定性和風險性。
10月8日,美國國會(hui) 發布報告稱,華為(wei) 、中興(xing) 為(wei) 中國情報部門提供了幹預美國通信網絡的機會(hui) ,並建議相關(guan) 美國公司盡量避免同華為(wei) 、中興(xing) 合作,以避免造成知識產(chan) 權方麵的損失。中興(xing) 、華為(wei) 據理抗爭(zheng) 。
獲得2012年年度經濟人物的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切實體(ti) 味到在海外並購中“痛並快樂(le) 著”。4月,三一重工以3.24億(yi) 歐元成功收購其競爭(zheng) 對手——有著“大象”之稱的德國機械*普茨邁斯特,一躍成為(wei) 泵送行業(ye) 老大,向躋身世界*工程機械跨國公司昂首邁步。
但被梁穩根視為(wei) “第三次創業(ye) ”的三一重工化之路充滿坎坷。以“威脅國家安全”為(wei) 由,奧巴馬政府阻止中國三一重工美國子公司羅爾斯公司收購美風電場項目。三一重工被逼無奈,10月,向美國聯邦地方法院遞交訴狀,將奧巴馬總統和美國外商投資審查委員會(hui) 列為(wei) 共同被告,訴諸法院。
與(yu) 資金龐大、體(ti) 積壯碩的國有企業(ye) 相比,個(ge) 體(ti) 單薄的中國民營企業(ye) 更容易成為(wei) “中國威脅論”的被“綁架者”,海外投資之路屢屢受挫。
2011年,中國民營企業(ye) 老總黃怒波冰島購地申請遭到回絕。從(cong) 2007年以來,冰島政府共受理25起外國人購地申請,僅(jin) 這一起被拒絕。
“本意發力北歐旅遊地產(chan) ”的黃怒波,沒想到他的純商業(ye) 舉(ju) 動,卻令他深陷輿情漩渦。西方媒體(ti) 將其舉(ju) 動上綱到“北京可能會(hui) 獲得在北大西洋的戰略立足點”、“中國進入北極圈石油開發和航道開發的地緣政治計劃”。對自己的商業(ye) 行為(wei) 被無端政治化,黃怒波委屈而無奈。
盡管道路充滿荊棘,但中國企業(ye) “走出去”的化浪潮已勢不可當。民營企業(ye) 憑其*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成為(wei) 中國企業(ye) “走出去”的重要力量。近年來,非國有企業(ye) (主要是民營企業(ye) )占我國企業(ye) 境外投資流量的比重不斷上升,2011年達到約44%。
一些民營企業(ye) 在“走出去”之路上,走得風生水起。2012年9月,王健林執掌的大連萬(wan) 達集團收購了美國第二大院線AMC,這是中國企業(ye) 海外並購大型文化企業(ye) 的成功案例,它是中國民營企業(ye) 在美國zui大一起企業(ye) 並購,也是中國文化產(chan) 業(ye) zui大的海外並購。並購完成後,萬(wan) 達集團成為(wei) 規模、收入zui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王健林的宏願是,用事實證明,中國的企業(ye) 不僅(jin) 買(mai) 得起,也可以經營好國外的文化企業(ye) 。商海拚搏,始終挺立潮頭,王健林入選2012年度經濟人物。
一舉(ju) 收購沃爾沃的吉利等一批民營企業(ye) ,在“走出去”的化之路中,曆經各種艱難困苦,在本土化經營、資源整合、文化融合等方麵艱辛探索,不懈跋涉,開拓了*,壯大了企業(ye) 自身,也為(wei) 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盡一己之力。
中國民營企業(ye) “走出去”已如開弓之箭,在一往無前的化道路上,痛並快樂(le) 著。
“走得快”更要“走得好”
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與(yu) 世界經濟接軌,開拓市場,與(yu) 國外高技術、製造業(ye) 企業(ye) 同台競技,中國企業(ye) “走出去”已成為(wei) 國家戰略選擇。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增強企業(ye) 化經營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
有專(zhuan) 家表示,目前經濟仍處低迷期,海外不少企業(ye) 市場價(jia) 值明顯降低,許多國家為(wei) 推動經濟複蘇在積極引進外商投資,中國企業(ye) “走出去”動力十足,步伐仍會(hui) 繼續加快。
從(cong) 投資增速看,2002~2011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平均增幅高達44.6%,呈現加速發展之勢。
然而,“走得快”不意味著“走得好”。中國企業(ye) 在“走出去”過程中,也嗆過水、受過挫,留下很多經驗教訓。中海油在2005年擬以185億(yi) 美元收購美國尤尼科石油公司,因遭遇美國國會(hui) 反對而折戟失利。7年後,中海油再舉(ju) 收購加拿大尼克森,積累了更為(wei) 豐(feng) 富的經驗,表現得更加成熟、審慎、穩妥。
跨國並購是一種複雜的商業(ye) 活動,風險高,過程繁複,程序嚴(yan) 苛。在經濟化的大背景下,大型化並購已成常態,失敗固然正常,“吃一塹、長一智”,從(cong) 中吸取經驗教訓顯得殊為(wei) 可貴。在海外並購中熟練運用規則,加大對跨國並購人才的培養(yang) ,不斷提升中國企業(ye) 化運營能力和水平。此外,在“走出去”中如何轉變觀念,樹立符合規則的、具有現代市場經濟規律的並購理念,尤其關(guan) 鍵。
當年中鋁195億(yi) 美元入股力拓失利,中鋁董事長熊維平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曾剖析、總結中鋁海外並購的得與(yu) 失。他強調,現在的並購一定要形成優(you) 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格局,並購方,甚至和聯合方都要形成這樣一種互補,隻想單方麵考慮自己的利益,這樣並購是很難完成的。
打造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始終把發揮好企業(ye) 公民的社會(hui) 責任放在*,正成為(wei) 越來越多中國企業(ye) 的價(jia) 值理念。
在“走出去”所到達的國家地區,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尊重當地的文化傳(chuan) 統,為(wei) 當地社區發展服務,保護環境和資源。不少中資企業(ye) 通過能源資源開發,與(yu) 資源國一起提高資源附加值;通過基礎設施投資,幫助東(dong) 道國建設交通網線、通訊設施,改善了當地生產(chan) 生活條件;通過主動履行社會(hui) 責任,與(yu) 東(dong) 道國一起建設學校、醫院等,發展文化事業(ye) 。
熊維平以中鋁秘魯項目舉(ju) 例,正式開工建設前,中鋁投資近5100萬(wan) 美元,把當地配套社區建好,解決(jue) 了當地人七八十年沒有喝到幹淨水的問題,下遊河流的排汙問題也一並得到治理,這個(ge) 項目在秘魯順利地取得環評,並贏得了當地政府、老百姓和輿論的認同。
正如中海油並購尼克森隻能說是完成了“*長征的*步”。如何走好並購後的資源整合、文化融合、管理協調之路,麵臨(lin) 著更大的挑戰和考驗。
中國企業(ye) “走出去”,要走得好而快,還需仰賴國家法律、政策層麵的多方助力,如中國政府加強與(yu) 周邊國家的對話機製建設,為(wei) 企業(ye) 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完善對外投資的法律法規製度,減少行政審批的範圍和環節;進一步健全“走出去”的體(ti) 係,積極發展與(yu) 對外投資相關(guan) 的各類中介組織;保障中方海外投資人員的人身、財產(chan) 安全等。
有良好的外部環境及國家法律、政策層麵的強有力扶持,中國企業(ye) 苦練內(nei) 功,強體(ti) 健能,視野高遠,方能在經濟化的並購大潮中,搶占先機,乘勢而上,一展身手。
微信公眾(zhong) 號
天貓二維碼